欢迎进入88bifa88一键登录网站。
规格齐全 现货直销材料品质层层把关,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
咨询热线(微信同号)18832767005
案例
联系我们
88bifa88一键登录
联系人:刘经理
手机:0317-3517005
邮箱:972453580@qq.com
地址 :河北省沧州市沧东工业开发区。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案例
案例

这组珍贵合影照见证了三代东风人“过年”的变迁

来源:88bifa88一键登录  时间:2024-07-29 04:08:19  点击:120次

  农历新年就要到了,一个个东风家庭又要团聚了。从上世纪1969年二汽建厂,到如今2019年东风正劲,50载光阴倏忽而逝,当年的东风建设者如今已子孙满堂,更有许多家庭50年来三代人都在东风工作、在东风生活,东风情代代传。今天,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东风汽车报“三代东风人 50载东风情”栏目讲述11个家庭的故事,从他们一个个生活、工作的变迁,一张张三代人合影的变化,一起去见证东风50载沧桑巨变吧。

  1969年7月,贾淑琴与丈夫黄宗汉为响应国家号召,带着年仅5岁的儿子黄安炯,从一汽支援老二汽建设,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十堰,在当年的43厂分别从事描图和设计工作。

  “我们是吉林长春人,地地道道的北方人,传统就是晚饭不吃饺子,半夜跨年一家一起吃饺子,而且一个比一个吃的多。”谈起团圆饭,贾淑琴、丈夫黄宗汉、儿子黄安炯、孙女黄点不约而同地会心笑了。

  “随着年龄的增长,就更加希望我们服务的东风公司慢慢的变好、欣欣向荣。只有企业更进一步,我们个人的荣誉感、幸福感才会提升,我们的小家才会蒸蒸日上。”黄安炯说道。

  1970年,为支援二汽建设,高珊的父母带着她和弟弟把家从长春搬到了十堰。49个春秋更迭,高珊的父辈已经到了耄耋之年,儿子也已入职东风,一家三代人都将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。

  在流逝的岁月中,高珊的记忆里始终不变的是每到春节前父亲都要亲手剪好窗花、贴上窗花,迎接春节的到来。这一小小的“仪式”也成为高珊成家后迎接每年春节来临的重要环节。

  在这个三代东风人的家庭中,新一代的过年方式仿佛更精彩。“陪长辈、约朋友唱K、看电影、读书,春节假期安排还是比较丰富的。”高珊的儿子蒋思琦说。今年春节,高珊一家迎来了一位新的共同生活的亲属,年后要举办婚礼了。

  今年31岁的莫莉,在大学毕业后,就进入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技术科当工艺员,作为东风的第三代,她和外公外婆、爸爸和妈妈那两代人一样,始终热爱并为东风奉献青春年华。

  莫莉的外公外婆作为二汽的第一批建设者,从北京一机部援建二汽。由于交通不便,加上春节假期短,他们几乎都不能回家过年。莫莉的父母都是工程师,父亲是东风最早的计算机编程员,特别爱岗敬业。记得有一年的大年三十,父亲还回不了家,于是托人给母亲带来一封信,上面写着:对不起,今年过年又不能陪你们了,相信你能照顾好家里,照顾好孩子,很谢谢你!

  东风三代,在莫莉看来,他们分别是播种的一代、奋斗的一代和传承的一代,东风发展日新月异,东风人的生活慢慢的变好,从东风一代过年的聚拢来,到第三代过年时的走出去,不管方式如何变换,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和热爱永远不变。

  东风建设50年的风雨兼程里,包含着许多人的迁徙。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员工张龙的外公、外婆以及妈妈就是这里面的一份子:从上海到长春、再从长春到十堰。迁徙也让他们对春节有着更深的情感寄托——过年一家人就要在一起。

  张龙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的气氛。“外公、外婆是1969年支援二汽而来,他们虽然出生在南方,但是在长春生活多年。”张龙说,“所以家里的年夜饭是南北合璧。”

  压岁钱,也是过年最期盼的事儿。张龙说自己的压岁钱从5分、涨到5毛,再到后来的5块……时间的推移改变了父辈的容貌,但是“年”的味道依然,有饭香、有鞭炮声、有亲情、有爱……

  2018年,朱雨彤正式入职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传动轴工厂,成为家里的第三代东风人。朱雨彤的外婆已经72岁,是1971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南汽而来。万胜群回忆说,当时是从南京坐船到武汉,再从武汉坐火车到丹江,再从丹江坐船到邓湾码头,一路走过来,心里的感觉就是从城市到了荒无人烟的艰苦之地。

  48岁龚晓红是万胜群的女儿、朱雨彤的妈妈,谈到那会儿的新年记忆依旧很深刻。“我都记得当时,父母过年都去种树,因没有人带,我们一层楼的小孩儿就在楼道里玩跳格子,等爸爸、妈妈回来。”

  朱雨彤与姥姥万胜群年龄整整差了50岁。小姑娘眼里的“年”早已是“啥都不缺,想啥买啥”。朱雨彤说最大的愿望是年终奖可以多发一点,这样她好给姥姥、妈妈、爸爸买新年礼物。

  50年前,为支援二汽建设,万凯杰的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们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迁至十堰。建厂初期条件艰苦,家里5个孩子嗷嗷待哺,吃穿用度非常节省。为了全家好好吃顿团年饭,万凯杰的奶奶会提前个把月把肉、油攒起来,放到团年那天给孩子们做了吃。

  27岁的万凯杰从小是在东风活塞轴瓦厂大院儿里长大的,作为第三代东风人,小时候的过年记忆与老工厂每年团拜活动有关,比如套圈、扔飞镖等,全厂职工及家属在欢欢喜喜的气氛里一起迎来农历新年。

  “过年就是团聚,就是陪伴。”这就是万凯杰对过年的理解。节前,远在他乡的亲人们会从外地赶回十堰爷爷奶奶的家中,全家三代二十多口人把爷爷奶奶家的房子挤得满满的。在这样热闹、温暖的气氛里迎来一个又一个春节。

  1970年,王珠仔从部队转业来到二汽,虽然那时候已经结婚并有了女儿,但由于建设条件太艰苦,妻子和女儿只能留在河南老家。过年时,厂里只放三天假,也回不了家,于是,大家伙就聚在一起过起了革命年。大年初一,和老乡一起上山栽树,盖房子的砖和水泥运回来了,年轻人一起帮忙卸车……据老人回忆,当时刃量具厂的第一条厂区马路就是过年时修起来的。

  到1975年,条件稍稍好点,有了房子,王珠仔的妻子就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十堰,大白馒头是孩子们的最爱,过年时,还能给他们炸上几根油条改善生活。

  作为第二代东风人,王珠仔的儿子和女儿也都是刃量具厂职工,儿媳在车身厂,女婿在车架厂。在孙子和外孙女都还小的时候,王珠仔老两口承担了帮忙照顾孩子的任务,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安心工作,为东风贡献力量。

  来到东风近50年,对王珠仔来说,2019年春节,还和往年一样:合家团圆。一家三代东风人,享受的就是当下的幸福与和谐。

  1967年,采琦的外公钱俊昌从南京汽车厂调至十堰,支援三线建设。二汽建厂后,钱俊昌被分配进25厂(模冲厂)做锻炉工,为生产军用车25Y服务。

  1974年,响应国家号召,妻子王丽英又带着五个子女,随“知青”下乡队伍来到二汽,这个来自无锡的小家庭从此在十堰扎了根。说起初到二汽的生活,现年90岁的钱俊昌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住过的芦席棚、睡过的大通铺。

  采琦的母亲钱美华在家中排行老四,到二汽后被分配进52厂(锻造厂)做天车工。钱美华和同在52厂工作的丈夫采德强结婚时,向厂里申请到了一间40多平米的安置房,他们用两块木板拼成床铺,在灯泡上包了红纸,贴上窗花,算是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。

  采琦出生时,二汽的厂房、道路等基本的建设已初具规模,物资也充裕起来。后来开始给职工发春节福利,有腊鱼、腊肉、腊肠,还有好吃的苹果、梨等等。采琦说,那是一年中吃得最“奢侈”的几天。

  “外公外婆这边,已经是四世同堂了。”采琦和记者说,这几年春节回十堰,家里上上下下近三十口人,外公外婆家俨然已容纳不下。现在,除夕做汤圆的传统落到了钱美华一代人的肩上。除夕晚上煮上一锅,香甜的美味一如三十年前,仿佛时光从未流逝,只是吃汤圆的人,又多了一代。

  1971年11月份,吴传爱的父亲吴来治从武汉铁路局来到山城十堰支援二汽铁路建设。加入二汽的第一年,为了可以回老家与家人团聚,他父亲吴来治从十堰坐汽车到丹江,转火车到河南漯河,再辗转到老家驻马店。

  1976年,举家老小跟随父亲吴来治来到十堰,家庭条件明显好转很多。虽然粮票、肉票还不够吃,但每年过年都能吃到白面馒头了。1981年,吴传爱入职东风公司铁路处工作,家庭条件又有了明显的变化,新年也越过越有味道。

  1988年,吴传爱女儿出世,取名姬甜甜。从此,对于新年的定义,在吴传爱的心中新年又多了一些期待。吴传爱的女儿姬甜甜如今也已长成大姑娘,入职东风(十堰)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并结婚生子,但是期盼过年的心情从未消退。

  腊月二十一,吴传爱带着女儿姬甜甜、外孙宁林喆来到了今年94岁高龄的父亲吴来治家中陪伴老人。在原47厂东风铁路处家属区一套两室一厅内,吴传爱与弟弟吴国富、女儿姬甜甜等看着电视,有说有笑地边嗑瓜子边唠家常。外孙宁林喆和张麦可正拿着画笔在纸上画画。不足10平方米的客厅里,一家人四世同堂满满当当的景象,和谐而温馨。

  今年24岁的张睿宁,生长在一个三代东风人的大家庭。作为土生土长的“东风人”,她和外公外婆、爸爸和妈妈一样,对东风有着独特的深厚情感。

  张睿宁姥爷姥姥年轻时过年时的条件就艰苦得多。张睿宁的姥爷姥姥在1970年从郑州来到十堰,支援二汽建设,这一待就49年。如今老俩口已退休多年,日子过得平淡又温馨。

  过年的事儿,姥姥也讲了很多。建厂初期那会,买肉买米都需要粮票。过年的时候,姥姥会把积攒的粮票拿出来买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。肉不敢随便吃,水果不敢随便买,基本好吃的都是放在柜子最高的地方,等着过年再拿出来吃,所以,每到除夕大家都很积极。

  与姥姥的聊天,让张睿宁对“年味”有了不一样的感受。张睿宁说,对于祖辈们来说,好日子来之不易,所以在新年中,他们更看重珍惜春节中家人的团聚,任何花哨的方式都抵不上一桌团圆宴,抵不上一席贴心话。

  1972年,袁博毅的祖父辈从长春来到十堰,支援二汽建设。袁博毅从出生、成长,上学、就业,交友、恋爱,袁博毅的生活始终没离开东风。

  在十堰出生,从小在41厂(原车架厂)的家属大院里长大,在东风的厂办学校41厂的子弟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上学,和很多同窗十几年的小伙伴一同考入东汽一中,大学毕业于湖北汽车学院的车辆工程系,毕业后进入了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作。然后再工作单位认识了他的妻子,两个人都做研发工作,现在二人有了一双儿女,幸福和满。

  爷爷辈的东风人已完成了当年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。现在,袁博毅自然而然地接过了“造好东风车”的使命。“希望当我们老了之后,后辈们提及东风公司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候,也能为我们感到自豪。”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本田宣布关闭中国两家工厂:位于广州和武汉!汽油车年产能由149万辆缩减至100万辆,建两家新电动车厂

  与中坚力量共成长,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

  联想小新Pad Pro 12.7二代发布:天玑8300巨屏平板 1899元起

  联想YOGA Portal迷你主机发布:小巧机身塞进14代酷睿+RTX 4070 17999元